同方股份:“新基建”新探索 高质量转型中的创新逻辑
近年来,以传统行业数字化转型为抓手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成为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以5G、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为代表的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和创新基础设施,是当前国内“新基建”的核心内容。
随着这些领域内创新科技的加速推进,可以预见的新应用也将跃升至百万量级,产生更为巨大的社会价值。在今年较为特殊的经济形势下,“新基建”也肩负着稳定经济增长的重任。
闻“基”起舞正当时
2020年初的疫情让城市信息基础设施、信息共享机制和应急能力迎接了一场大考。在这场“抗疫”战中,基于人工智能、大数据、超算、物联网等创新技术搭建的IT基础设施,不仅在病毒溯源、疾病防治,也在联防联控、科学施策、重塑秩序等人民生产生活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据悉,作为我国高科技企业的代表,同方快速组织研发创新,可指导风险管理和经济恢复的疫情大数据分析平台,集合预警、预防、消杀三种能力的防控智能综合解决方案等一系列新产品、新方案和新服务被应用于医院、海关、交通枢纽和社区,以数字化手段有力提升了各行业各领域科技“抗疫”的水平。
随着疫情过后“新基建”的加速启动,在信息技术领域已构建从软硬件产品、云计算和大数据平台,到智慧行业应用解决方案的完整产业链的同方,无疑将迎来厚积薄发的好时机。
近一段时间,同方就与中国移动携手进行了云资源池的集成部署,共同实现5G时代的IT云化;正在建设的内蒙古高性能计算公共服务平台,同方则为其赋予了同时提供传统超算服务和大规模人工智能算力服务的能力;在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和通州文化旅游区,同方自主研发的“智慧管廊软件平台UTM3.0”正被用于地下综合管廊的智慧化运行与精细化管理,全面提升区域基础设施的承载力。
同方计算机与多媒体产业本部相关负责人指出,面对国家战略和发展需要,同方能快速做出科技响应,与企业二十余年摸索形成的“自主+协同+开放共享”的创新生态体系密不可分。
聚合信创生态,筑牢“新基建”基石
该负责人认为,数字经济的核心动力源自自主创新能力和重大底层核心技术的突破。
根据《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发展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以下简称信创产业),不仅能补足信息产业在信息和网络安全上的短板,更有助于构建国家完整的自主技术体系和数字经济产业体系,已成为抢占新一轮科技发展制高点的重大战略。
2019年12月,龙芯新一代国产通用CPU产品3A4000/3B4000正式发布。作为龙芯重要的战略合作伙伴,同方也于同期发布了基于国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系列产品和行业解决方案。
与国际主流的IT技术相比,目前我国自主研制的CPU等计算机基础元器件、操作系统和软件,在技术成熟度、稳定性方面,还存在较大的差距,特别是在适配性和应用习惯方面,会有更长的市场培育和接受过程。
当前,信息产业的自主创新已不再是某一个核心企业为主导,而是要发挥一种聚合生态系统的协同效应。
同方计算机(广东)有限公司生产基地安全复工,助力地方信创产业转型升级
资料显示,同方与内蒙古和林格尔新区、广东云浮、浙江金华、湖北襄阳等地合作建立的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品生产基地已相继投产,与龙芯中科、统信软件等企业联合北京经开区等政府部门共同筹建的攻关适配云支撑平台也在京启动建设。
有市场分析人士认为,我国国产基础软硬件从“不可用”发展为“可用”,并正在向“好用”演变。在“新基建”全面启动的背景下,信创产业作为筑牢“新基建”自主、创新、安全底座的基石,未来三到五年,将迎来黄金发展期。
区域协同,驱动“新基建”场景落地
值得注意的是,同方在加强信息产业技术研发能力、沿产业链纵向构建自主创新产业生态的同时,也在积极探索实践科研成果的区域转化。
当前,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格局仍未改变。相比之下,西部地区产业基础相对薄弱,科技成果承接能力也较弱。
2018年,陕西省西咸新区与同方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就推动新区智慧城市建设和产业创新发展达成共识;2019年12月,西咸同方丝路未来创新研究院(以下简称“丝路院”)正式在西咸新区落成。
根据《西咸新区产业发展规划(2019-2025)》,电子信息产业是西咸新区重点打造的六大千亿级产业之一。目前,同方已将洞见融媒体、政务区块链等公司旗下的优秀创新技术和团队引入到丝路院科创体系中进行孵化培育和发展。未来,还将重点围绕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和机器人等新兴技术领域,从共性技术攻关、应用示范、产业布局和生态营造等多方面统筹发力。
同方支持清华校友三创大赛,产学研联合提供创新孵化新动能
同方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燕宪文表示,希望用同方经过二十余年实践论证的创新链、产业链和资本链的“三链融合”,为西咸新区搭建开放、融合、共享的区域创新平台和产业转化中心,以带动产业技术应用升级和培育产业新的增长极为目的,根据西部地区的发展需要,特别是“新基建”的智慧化应用场景,拓展行业创新源头,加速盘活当地的创新资源,推动新技术成果的产业化落地。
从自主创新产业生态,到区域协同创新平台,同方认为,国家科技创新机制的完善,既是技术、人才、资本等创新要素不断流动的结果,也离不开产学研各类创新主体系统提升科技创新能效的努力。构筑开放共享的自主创新平台,同时打造区域协同发展高地,才是实现高质量转型发展的关键逻辑。
(责任编辑:王蔚)
热点推荐
我国科学家发明新型“热发射极”晶体管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刘驰、孙东明研究员...
接单即送!湖南启用“无人机+北斗”低空综合服务中心
“我们接了一个为大型展会送餐食外卖的订单,无人...
专家建议加强玉米种质资源科研大协作助力种业振兴
第一届玉米种质改良与创新利用研讨会近日在北京召...
助力企业科技创新 “创新积分制”扩展到全国试行
记者13日从科技部获悉,为推动“创新积分制”提质...
3D打印如何影响我们的生产生活?
打印玩具、打印食品、打印汽车……随着智能制造技...
国产操作系统银河麒麟发布首个AI版本
8月8日召开的中国操作系统产业大会上,国产操作系...
全球最长寿圈养雄性大熊猫晚年生活研究成果公布
记者从香港海洋公园获悉,该园研究团队在大熊猫“...